中共宁海县委宣传部
宁海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宁海县桥头胡街道党工委、办事处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诸葛亮隆中高卧时的醒世之言,穿越千年仍叩击着世人心扉。此间真意非独在觉与未觉,更在辨得清浊之分。世人皆行梦中,然浊者随波沉浮,清者持炬前行。周子清先生以笔墨作舟,载梨园清梦溯流艺海,恰为后者典范。
浦阳江水滋养的才情,在子清先生身上绽放出双生花。世人多知其粉墨春秋——从民间草台到国家殿堂,从稚子学戏到艺坛名师,四十载躬耕梨园,将婺剧薪火燃作漫天云锦。然其潜藏的书画灵韵,今回终现惊鸿之姿。观其戏画,恍若见老生髯口随风起,花旦水袖破纸出:三两点胭脂染就闺门旦的婉转,四五笔焦墨勾出大花脸的铿锵。这种以简驭繁的造境功夫,非深谙戏中三昧者不可为。
海上名家曲章富先生门下的淬炼,赋予其画作别样风骨。尤妙在虚实相生处——武生靠旗未描而肃杀之气扑面,青衣云鬓略点则顾盼之韵顿生。这般“笔断意连”的写意精神,恰似戏曲舞台“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的东方美学真谛。更难得者,画中流淌着丝竹管弦的韵律:你看那丑角鼻梁上的白斑,不正踩着锣鼓点跃动?老生眉间的褶皱,分明和着胡琴声震颤。
世人谓“书画同源”,子清先生更证“戏画同魂”。当其挥毫时,仿佛将舞台悲欢凝于笔尖,让关公的忠义、红娘的慧黠、钟馗的刚正皆在宣纸上重生。这种跨界的艺术对话,非但未减各自风华,反生出"1+1>2"的化学效应。那些夸张变形的造型,看似离形得似,实则直指戏魂——正如毕加索解构人体以求本质,子清先生以稚拙笔法捕捉的,正是中国戏曲最本真的精神图腾。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子清先生的清梦如同穿越时空的邀约:且暂离纷扰,共赴这场水墨与霓裳的雅集。在这里,你会听见画笔与云板共鸣,看见墨色共油彩起舞。当最后一个音符在画框里凝固,或许我们终将懂得:人生这场大梦,清浊之分不在梦境本身,而在筑梦时是否怀揣那颗赤子初心。
吴重生
乙巳年春分于西子湖畔
1966年3月3日出生于浦江县花桥乡大头湾村,从小喜欢涂鸦,师从海上戏画名家曲章富学戏画、中国美院教授张耕源学书画篆刻。2018年至今,在省内外举办个人戏画展十余次,刊印画册两本。现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戏曲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文化馆戏剧曲艺高级编导、浙江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浙江戏剧家协会会员。
相关评论
0 条评论暂无评论!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