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象山文化特派员联动交流活动圆满举行

发布时间:2025-05-07 浏览量:2084 点赞: 0 收藏

5月5日,桃源街道徐家戏曲广场热闹非凡,由宁海、象山两地文化特派员共同策划的“戏韵交融,山海同心”联动交流活动在此精彩上演。宁海县委宣传部派驻徐家文化特派员胡琼琼与象山县委宣传部派驻月楼村文化特派员王寅带领两地团队,以戏曲为媒,搭建起文化交流的桥梁,为当地群众献上了一场兼具地域特色与艺术魅力的文化盛宴。


微信图片_20250506084629.jpg

活动在徐家文化礼堂风雅鼓队带来的鼓舞《西溪高风》中拉开序幕,铿锵的鼓点奏响了立夏时节的蓬勃生机。随后,两地戏曲演员轮番登台,演绎经典与创新兼具的戏曲节目,展现了传统戏曲的多元魅力。宁海本土特色剧种宁海平调《耍牙》惊艳亮相,演员麻致源以精湛的技艺展现了“口含十齿、翻转腾挪”的非遗绝活,夸张的造型与灵动的表演赢得满堂喝彩,成为本场演出的一大亮点。越剧作为浙江戏曲的“金名片”,在舞台上占据了重要篇幅:郑冬芬、吕新绒合作的《九斤姑娘》诙谐生动,金环的《天女散花》飘逸唯美,蔡启宏的《送花楼会》细腻传情,刘丽娜与邵海燕的《梁祝·十八相送》更是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深情厚谊演绎得淋漓尽致,引得观众沉醉其中。 此外,京剧《探皇陵》《智取威虎山·管教山河换新颜》的豪迈唱腔,绍剧《断太后》的刚劲洒脱,以及融合多演员的《幽兰戏梦》等节目,共同构成了一场跨越剧种、兼容并蓄的艺术盛会,生动诠释了“戏韵交融”的活动主题。

https://img.kannh.com/mixmedia/2025/05/05/22b5e4aa-4b73-4d04-849c-201ce50c8687size_w_1600_h_1066.jpg

演出结束后,两地文化特派员及团队代表围绕“文化礼堂建设与戏曲传承”展开深度座谈。胡琼琼分享了宁海徐家文化礼堂在培育本土戏曲团队、挖掘地方非遗(如宁海平调)方面的经验,表示“文化礼堂是乡村文化的‘精神粮仓’,通过常态化开展戏曲活动,不仅能留住传统韵味,更能凝聚村民情感。”王寅则介绍了象山月楼村在整合文旅资源、推动戏曲与乡村旅游融合的实践成果,提出“山海两地可依托地域特色,打造跨区域戏曲文化品牌”的设想。 双方还就文化特派员工作机制创新、群众文化需求对接、非遗传承人才培养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达成了“定期互访交流、共享创作资源、联合举办赛事”等合作共识。座谈会现场气氛热烈,思想的碰撞为两地文化协同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本次活动不仅是两地文化特派员的工作交流,更是一次面向基层群众的文化惠民实践。徐家戏曲广场上,近百位村民围坐观看,不少老人跟着旋律轻声哼唱,孩子们则被精彩的表演吸引,眼中满是好奇与欣喜。“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多剧种的演出,尤其是咱们宁海的《耍牙》,真是开眼界!”村民徐大爷的感慨,道出了基层群众对传统文化活动的热切期盼。 据胡琼琼介绍,徐家文化礼堂近年来通过“特派员牵头+群众参与”的模式,培育了多支本土文艺团队,本次演出的风雅鼓队、戏曲团队均由村民组成。“让群众成为文化舞台的主角,才能让传统文化真正扎根基层、生生不息。”她表示,未来将以此次交流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象山等地的合作,推动更多优质文化资源下沉,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这场跨越山海的文化之约,不仅为立夏时节增添了浓墨重彩的艺术气息,更在两地文化特派员与群众心中种下了交流互鉴的种子。随着“戏韵交融,山海同心”的共识不断深化,宁海与象山的文化协作正迈向更广阔的天地,为新时代基层文化建设书写着生动的注脚。


相关评论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