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长街正月十八“行大龙”,“长龙游弋”点燃新春激情

发布时间:2025-02-19 浏览量:2208 点赞: 0 收藏

“正月十八‘行大龙’咯!”随着一声洪亮的呼喊,宁海县长街镇西岙村瞬间沸腾起来。2月15日,农历正月十八,这个千年古村迎来了一年一度最热闹的时刻——“行大龙”。

image_6

当天,记者专程来到西岙村感受“行大龙”的壮观场景。下午3点,西岙村就已人头攒动,尽管天空飘着细雨,但丝毫没有影响人们的热情,来自各地的游客和村民们早早地聚集在西岙村党群服务中心前。现场彩旗飘飘,两条“长龙”则静静卧在古桥两侧,整个村庄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中。

从杭州赶来的游客王先生,正在给倚在“长龙”边的女儿拍照,他表示:“这两条‘长龙’真的太震撼了,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很期待晚上的‘行大龙’。”

image_4

晚上8点,雨水暂歇,好戏登场。随阵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和激昂的锣鼓声,两条“长龙”缓缓抬起。一条“白龙”高3.8米、身长32米;另一条“青龙”高3.5米、身长39米,被称为“江南第一大龙”。只见百余名男子抬起“长龙”,每一步都迈得沉稳有力,步伐协调一致,伴随着激昂的鼓点,两条“长龙”蜿蜒前行,气势磅礴,尽显威严雄姿。

“长龙”所到之处,人群欢呼雀跃。孩子们兴奋地在人群中穿梭,大人们则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记录下这一精彩瞬间。

image_5

“行大龙”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西岙村村民传承传统文化、凝聚家族力量的重要方式。许多在外的游子,都会在这一天回到家乡,参与到“行大龙”的活动中来,感受浓浓的乡情和年味。“对我们西岙人来说,正月十八才是过大年,我每年都盼着这一天,不管多远都要赶回来。”在宁波鄞州务工的村民陈京梁特意回到老家,承担了此次“行大龙”扛大旗任务,“这不仅是一场热闹的活动,更是我们对家乡和传统文化的眷恋。”

image_2

“双龙”在人群的簇拥下,缓缓行至古桥,当两条“长龙”在桥上交汇,现场气氛达到了高潮。随后,两条“长龙”分头行动,“青龙”缓缓进入村头的沙头庙,“白龙”则进入村尾的集福寺,迎来第二次交汇。晚上9点左右,“行大龙”活动落下帷幕,但人们仍意犹未尽,沉浸在这热闹喜庆的氛围中。

据了解,这项始于南宋淳祐十二年(1252年)的古老习俗“行大龙”,至今已有770多年历史,该习俗于2004年恢复,2012年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在非遗传承人的努力下,这项古老技艺不仅得以传承,还在不断创新发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image_3

“作为‘行大龙’非遗传承人,我深感责任重大。我们不仅要让这古老的习俗传承延续下去,更要不断创新,让西岙抬龙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的魅力。”今年77岁的“行大龙”习俗非遗传承人陈万珍表示,“行大龙”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西岙村的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相关评论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