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鲜活正德课!激活宁海思政教育“一池春水”

发布时间:2024-09-27 浏览量:2088 点赞: 0 收藏

在岔路镇中心小学,进门就是一条特殊的“红色长廊”,长廊内有一块块精美的展板,图文并茂地记录着当地梅花村、山洋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故事。学校德育处主任林蓓聪常带领学生,沿着长廊边走边讲。

……

宁海县小学生在岔路镇梅花村研学.jpg

宁海县小学生在岔路镇梅花村研学

如何加强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补足“精神之钙”?学校必须对这一时代命题作出积极应答。近年来,县教育局提出“正德厚生”教育愿景,即“正校德,厚爱教师;正师德,厚爱学生;正生德,厚报社会”,围绕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工作体系,挖掘地方资源优势,打造“正德教育”德育品牌。

开发10多门“正德金课”

“1978年12月,安徽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为了不再挨饿、不再讨饭,18名庄稼汉冒着被抓走的风险摁下了18个鲜红的手印,掀起了土地改革的滔天巨浪……”在西店镇第二小学,一堂“土地思政课”正在学校的“一米农场”开讲。根据课程安排,教师们讲授关于土地、农业、农民的红色小故事,各班参与农场劳动的学生听完故事再开展劳动教育。学校德育主任冯燚斌认为,在开展劳动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的当下,学生应该了解关于土地和农业的相关知识及历史事件。目前,“土地思政课”共开设20节,每节课一个主题,20节课串联成完整的“土地红色回忆”。

桃源中心小学课堂微剧之“食物的诉说”.JPG

桃源中心小学课堂微剧之“食物的诉说

“土地思政课”讲得火热,桃源中心小学的“微剧思政课”演得有趣。

“红灯,红灯,快停下!”严厉的制止声中,由学生扮演的小交警拦下了闯红灯的“妈妈”和“小朋友”。“因为时间短、道具简单、不限场地,这样的微剧时常出现在低年级段的道德与法治课上。”该校教师俞薇薇介绍,经过几年的探索,学校已设计形成了30多部课堂微剧。

贴近青少年生活实际,县教育部门联动思政课专职教师、学科教师和课程专家组建“正德研共体”,研磨开发了红色拉练、模拟法庭、红色宣讲、法律旁听等10多门“正德”思政“金课”。

“正德”课堂扩充“讲师团”

“小学生们听得很认真,回答问题也很踊跃。我们把思政课变‘活’了,感觉特别棒!”宁海中学“学长天团”成员颜榕说。为了讲好“正德”课堂,我县发起了“正德少年宣讲团”组建号召,宁海中学积极响应,一支“学长天团”迅速组成。“学长天团”空降我县部分小学、初中,受到了广泛好评。“高中生‘小讲师’在课堂上巧妙地实现了知识和方法的输入和输出,对小学生来说,能和哥哥姐姐在同一个课堂,是新鲜、愉悦的,都受益匪浅。”银河小学党支部副书记戴月珍点评说。

宁海县城东小学 民警进校园.JPG

宁海县城东小学 民警进校园

“老师们总会将严肃、难懂的法律知识和我们身边的生活、新闻热点结合,让我们知道怎样做一名知法、尊法、守法的小公民。”城东小学学生陈培益说。陈培益口中的“老师”,其实是学校的法治副校长。为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城东小学通过“法治副校长进校园”“民警进校园”“家长进校园”等多样化的“进校园”活动,让同学们走进“正德”课堂。

为了开好“正德”课堂,我县突破了以往思政教师“单打独斗”的局面,一批法治副校长、劳动模范、道德模范、最美志愿者等先进榜样经常受邀作为主讲人,走进思政课堂,发挥示范作用、增强育人实效。目前,我县2名学生获评全国新时代好少年、8人获评宁波市新时代好少年。

一张“正德研学图”链接“知”与“行”

“走进这个革命遗址聆听了历史故事后,我得知这里曾发生过一场激烈的战斗……”日前,西店镇香岩小学的葛雨欣走访了位于长街镇的象宁人民抗暴游击队指挥部遗址,写下了题为《回望历史感恩新时代》的暑期实践报告,报告不仅抒发了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还表达了她对争做时代好少年的一些看法。

宁海中学学子连续30多年追寻“三·五”支队足迹,深化理想信念教育。.jpg

宁海中学学子连续30多年追寻“三·五”支队足迹,深化理想信念教育

这份“走出来”的实践报告,得益于一张“正德研学图”。在县教育局的统筹布局下,各学校以柔石故居、革命烈士纪念馆、梅花村会议纪念馆、山洋革命根据地、前童正德堂等地域文脉资源为研学路“必备单品”,整合校外实践基地资源,打造了“正德研学图”。

根据研学图,城西小学建议一二年级学生以参观为主,三四年级学生完成一篇随笔,五六年级学生可以拍摄一段思政微课视频。在脚踏实地的研学中,学生们把自身融入波澜壮阔的历史潮流,将个人理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在行走的课堂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学校副校长朱五香表示,“将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课堂可以推动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文化,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厚植爱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


相关评论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