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村更美 为振兴赋能!宁海入选2024年省“艺术乡建”典型案例

发布时间:2024-06-04 浏览量:2167 点赞: 0 收藏

近日,2024年浙江省“艺术乡建”工作现场会在杭州市余杭区举行,公布了首批省“艺术乡建”特色村、2024年全省“艺术乡建”典型案例、“艺术乡建”带头人名单。其中,宁海县“‘引育用留’人才,做实以艺兴乡大文章”成功入选2024浙江省“艺术乡建”典型案例;县文化名家名匠、工艺美术家协会主席陈龙被评为全省“艺术乡建”带头人;县文联在会上作“艺术乡建”七大行动典型经验交流发言。

我县深入推进“艺术乡建”,以文艺因子激活乡村资源,赋能乡村发展。5年来,我县引进高校资源,充分发挥本土文艺人才作用,“艺术振兴乡村”模式从大佳何镇葛家村起源,培育农民乡建艺术家300余名,建设艺术赋能村40余个,全县正在抓紧推动建设6条乡村艺术谷。同时,县委宣传部与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建立长期合作,融合多部门深入开展“千万工程”和美丽乡村艺术实践,引进一批校地合作实践基地落户宁海,一批理论成果实践于宁海又升华于宁海,一批实践成果精彩呈现。

“关照普通村庄、深耕普通村民,以艺术赋能村民创造力”是我县“艺术乡建”工作的精髓所在。为激发乡村文艺内生活力,我县充分发挥“五匠之乡”的人力资源优势,将潜藏在民间的能量聚集起来,以乡建艺术家星级评定和搭建乡建艺术大赛为人才发现和培养平台,石匠、木匠、泥瓦匠、篾匠、裁缝等大批拥有一技之长的村民成为参赛对象,县乡两级再通过媒体聚焦、搭台颁奖等激励评价,让村民能力备受推崇和认可,村民们当起了馆长、院长、主理人、宣讲员。如葛家村村民自办“乡村新闻发布会”,当上新闻发言人;葛家村民还走上中国人民大学“悲鸿讲堂”,当上“农民讲师”等;村民叶仙绒成为仙绒美术馆“馆长”后,重新找回青年梦想,60余岁申请入党。

重用本土艺术家的同时,也积极为本土艺术家、专业文艺骨干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我县充分发挥文艺家协会党支部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支部+支部”、“协会+支部”等模式开展进村服务。如乡建艺术带头人陈龙带领30余名乡建艺术家,到桥头胡街道双林村开展艺术双林行动,进一步推动浙东艺宿谷打造,凸显双林艺宿村的内涵和魅力;首批省级“乡建艺术带头人”周毅引领村民运用综合材料绘画理念,对村庄的闲置空地、卫生死角、犄角旮旯进行改造,让下渔村重焕生机。五年来,在县委宣传部、县文联等部门积极支持下,100余名文艺名家名匠开展艺术家进村服务工作。

随着“艺术乡建”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县对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美院等高校艺术家团队开展暑期融合实践行动,开启宁海校地协同合作,引导高校师生不断走进乡村振兴“实验室”。同时,在与县委宣传部、县文联等单位协同下,又从艺术振兴乡村行动中衍生出全国联合毕业设计行动,有效破解“高校社会实践资源少、地方人才引流需求难”问题,在地艺术实践成为艺术设计类高校毕业生与地方发展相联系的人才纽带,也是地方政府招才引智的创新举措。长三角设计类青年人才联盟、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落户宁海,集聚全国100余支高校团队、600名师生参与行动,为宁海艺术赋能乡村振兴提供新鲜血液。

5年来,乡建艺术家们立足“艺术+X”新发展,充分发挥自身美育优势,赋能艺术设计,实现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三支文艺人才队伍培育,打造艺术振兴乡村的共富之路,提升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艺等艺术区域,形成了功夫涨坑、艺宿双林、国学孔村、茶飨望府等一批艺术特色村;通过艺术乡建人才的内育外引,乡建人才队伍人数累计达到1588人,形成了一支激活文艺因子、助力艺术乡建工作的优质人才梯队。

因为“艺术乡建”,如今,宁海广袤的乡土大地蓬勃生长,为村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可能。

编辑:林佳怡

来源:甬派

相关评论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