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宁海 | 走古驿道,探桑洲古驿

发布时间:2023-12-13 浏览量:2366 点赞: 0 收藏
秋已去,冬正来,隐伏于荒草丛中的古驿道,随着草木的枯萎,渐露古道气象。走桑洲段古驿道,探桑洲镇古驿站,是非常让人向往的户外徒步线路。


宁台古驿道自宁波、奉化来,入台州境(宁海古属台州),进宁海城,出西门(登台门),经西路小溪铺(离城十里)、岵岫岭、梁王铺、西堂铺、桐洲铺、桑洲岭、桑洲驿、麻岙铺(七十里)、麻岙岭、娄坑铺、朱岙铺、双娄铺、小桐岩岭铺、桐岩岭分界处,入临海境。《徐霞客游记》开篇《游天台日记》写到“自奉化来”,说明徐霞客当年走的大道就是这条宁台古驿道。徐霞客第二次从宁海入天台山,在《游天台山日记后》中写到“宿岔路口”时,记到“桑洲驿”。明确岔路口到桑洲驿一段,方位为东南,里程为“十五里”,并强调“乃台郡道也”,并与岔路口西南十里的松门岭“为入天台道”作比较,同时写入游记。

图片

古驿道桑洲段,徐霞客未曾走到,他经松门岭,直接入“天台道”去了华顶山。我们行走桑洲段驿道,是不是就更有点意思了呢?徐霞客都没走过,我们走了哈。当年我们就是这样开着玩笑行走的。桑洲段从桐洲入桐洲坑外路廊(早废),经里路廊(废墟在过溪坑处)上到桑洲北岭。现在高速公路西侧沿溪到北岭,仍可见到一段卵石古道。古驿道可让我们思绪翩翩,遥想踏入古道的达官贵人、行旅商贾行走古道的烟火气与人世沧桑。明朝鄱阳人胡韶《经桑洲岭》有诗句描写“舆夫”挑担过岭情景:“漫度桑洲望赤城,舆夫频唤过肩声。”岭路掩伏在树丛荒草中,我们可以沿着铺设通信光缆的标志攀爬行走,经过弯曲数折,即可上至桑洲岭头。岭头有栖云庵、岭头路廊。明朝时县城人石文睿有《题桑洲岭庵》诗,其中有“松叶带烟翻洞冷,石流含雨出桥蓝。驿楼鼓角樵歌壮,野店莺花酒幔鬖”诗句描写桑洲岭庵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致,我们可以古今对照赏玩岭头庵周边风景。走公路一小段,由桑洲岭南边公路沿左侧古道曲折而下,见“石径莓苔古”,见古苦楮树、樟树,经岭脚路廊、塘房路廊进入桑洲市。古驿道经老街向西而南去往麻岙岭。

图片

桑洲驿,在现在的老人协会旁。桑洲小学原来也在这里。旁边的小山是有故事的山,现在上面建有凉亭,是村民休闲小景区。桑洲老街,古时商贾云集、市场繁荣。桑洲驿,在当年也可以是明星般的存在。方孝孺、赖世隆、谢铎、许赞等名人,或度或宿或抒怀,都写有有关桑洲驿的诗。如赖世隆《宿桑洲驿》:“皇华西牡日騑騑,古驿清幽坐翠微。半榻松风醒宿酒,一帘花雨湿征衣。畏途漫叹王程迫,远宦恒忧壮士违。回首故乡亲舍隔,万山高处望云飞。”甚至还有民谣这样唱着桑洲岭:“桐岩岭长山贼生,麻岙岭长哭爹娘,桑洲岭到得安生。”桐岩岭、麻岙岭与桑洲岭比较着,到桑洲岭“得安生”该是多幸福的事呢?桑洲驿存在有多长时间?桑洲驿站给达官贵人与行旅商贾提供了多少的物质与精神帮助?我们难以猜度。桑洲岭自北岭到南岭约有三公里路程,谢铎《桑洲驿次韵》“时和岁念民从化,主圣臣忠汝弼达”诗句所传递的“国泰民安”却是我们可以念想的。桑洲驿明朝时就移建裁撤,名声却一直留传至今。可见桑洲驿影响之深远。

图片

走宁台古驿道,探桑洲古驿沧桑。据《台州府驿递考》:“桑洲驿,在县西六十里,明洪武丁卯(1387)添设,嘉靖间(1522-1566)改隶天台。”后又改建到新昌县的王渡(又作黄渡)。王渡位于新昌县儒岙镇境内,处于新昌、天台边界。当地流传“早晏宿黄渡”之说,意思即行旅到此,不管早晚都得住下。驿站移建时间在万历二十一年(1593),《天台县志(康熙)》记载:“兵道吴献台,悯台民之疲,定建衙门于王渡,遂建驿廨正厅、穿堂、后堂、鼓楼、仪门、驿官房舍,及书房、厨灶等屋。时董其事者,主簿王榭也。”王渡桑洲驿站建筑布局由此可知。驿站至万历二十三年(1595),“知县张宏代缮完,王士昌撰碑记。”王士昌撰写的《移建桑洲驿记》详述了驿站移建前因后果及发挥的作用,且说明道:“事不甚更,民不甚病,檄报两台,朝入夕允,即以原名命之。”由《天台县志(康熙)》,我还明确了王渡桑洲驿的运作详情:“计轿夫三十六名,每名工食银十两,共银三百六十两,系临海各县帮贴;扛夫四十名,天台新昌各半,每名工食银五两,共银二百两;馆夫一名,供应银每季一十两五钱零;书手工食银四两,纸张银每月三钱。各县俱解至府转给。”

图片

行走,走古道,走出点文化意味,是我多年山水行走的结果,我愿与宁海文旅的同好者们一起分享,并相约行走古驿道,探寻古驿站的文化。


相关评论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