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宁海 | 在宁海境内,看从《诗经》里走出来的“蒹葭”

发布时间:2023-11-30 浏览量:2212 点赞: 0 收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这首诗出自《诗经·国风·秦风》,《蒹葭》传颂千年,让人们认识了芦苇,也误会了芦苇,这一误会,又是千年。


我这里说的“误会”指两个意思。一是,把“蒹葭”误解为“芦苇”。翻看《现代汉语词典》,“蒹”是古书上指芦苇一类的植物;“葭”指初生的芦苇。“蒹葭”不单单指芦苇,还可以是荻。二是,千百年来,人们常常把所有长得像芦苇的禾本科植物都叫“芦苇”,管它是芒、茅、荻,还是芦苇;管它开花在盛夏,还是秋冬。


每年7月,山坡上的五节芒开花, 10月,溪边的斑茅开花,朋友圈“好美的芦苇!”这句赞美,从7月直持续到次年2月。其实,中间有各种芒、茅、荻、芦苇相继开花。然而,正主芦苇往往是最被忽视的那个,它在11月底才有像样“芦花”。芒、茅、荻的气质、外形更像人们理解中的“芦苇”,更符合人们对“蒹葭”的想象。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